未来一度电不到一毛钱?中国工程院院士:很可能实现
作者: 来源: 访问:94 时间:2024-04-30

第25届中国环博会正在上海举办,在2024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大会上,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表示,加快碳市场建设与发展,要进一步通过碳配额、碳税等提高化石能源的环境成本,让绿色溢价越来越小。


2021年7月,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,正式上线交易。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2月底,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,年均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,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0%以上。截至2023年底,该市场累计成交量达4.4亿吨,成交额约249亿元,为助力实现“双碳”目标、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
中国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发电、钢铁、建材、有色、石化、化工、造纸、航空等行业,它们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75%左右,将高排放行业尽早纳入市场,可使全社会降碳成本实现最优、最小化。“‘十四五’来不及将这些行业全部纳入,继电力之后,钢铁、有色、水泥等行业要加快进入碳市场。”黄震表示。

“中国碳市场未来一定会扩容,八大行业都纳入后,中国碳市场的规模配额将从五十多亿吨增至七八十亿吨。”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表示,截至去年底,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为4.4亿吨,交易价格不到60元/吨,这说明碳市场还要提高流动性和影响力,简而言之,要更有话语权和定价权。

作为仍处于起步阶段的新生事物,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还有很多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的地方。今年5月1日,《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》将施行,为全国碳市场运行管理提供法律依据。

“为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,推进能源绿色转型,应做好立法、修法等顶层设计工作。”黄震建议,加快《碳中和促进法》《能源绿色转型法》等专门性立法和相关行政法规的制订,为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提供上位法依据,既能满足规范交易活动、保障数据质量、惩处违法行为等实际需要,也为碳中和、能源绿色转型从政策主导转向法律法规主导提供支撑。

除了政府之手,市场之手也要发挥关键作用。黄震建议加快建立电力价格形成、煤电容量电价、储能价格、分时电价等方面的机制,还原电力商品属性,让电力价格真正反映市场供需及碳减排成本,充分反映电力稀缺性与绿色性,激励发电侧清洁能源的投资和建设。

黄震介绍,截至2023年底,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14.5亿千瓦,在全国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超过50%,历史上首次超过火电装机,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接近40%。2008年光伏电站国家发改委的上网指导电价为4元/千瓦时,到2020年已降至0.35元/千瓦时,2021年国家电投在四川甘孜州的一个光伏项目报出了0.118元/千瓦时的最低价,“光伏、风电每度电的成本目前显著低于煤电,新能源上网电价还有更便宜的空间,未来,1毛钱电价很可能实现”。



展开 收缩